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

详细内容

课程思政:内涵、特点与路径---刘建军

2020-11-23 11:06  点击:[]

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课程思政是当前的一个热点话题。它首先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上落实的任务,随之也成为一个需要从学理上说清楚的问题。为了能够在全国高等学校普遍地开展课程思政,并在实际工作中把握好方向和界限,就需要从理论上对其内涵、必要性与可能性、特点与优势,以及原则与路径,进行比较全面的阐释。

一、课程思政概念的内涵及必要性

课程思政是在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大背景下,在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特别是在进一步强调其他课程必须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协同发力的形势下提出来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课程思政呢?简单地说,课程思政就是通过高等学校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来对大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这里的“课程”一词具有广狭两种含义:在广义上,指的是包括思想政治课在内的全部课程,狭义上,指的只是思想政治课之外的其他课程。正因为如此,课程思政这一概念也就有了广义与狭义之分,而且它实际上有一个从广义到狭义的演变过程。

广义的课程思政,是相对高等学校的全面思想政治体系而言的,或者说是相对于“非课程”的思想政治而言。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全面的体系,其工作途径或渠道是多方面的。2017年12月,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提出实施“十大育人”体系,即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其中,“课程育人”是其中之一,并排在第一位。可见,课程育人是相对于其他九个“非课程”育人方面而言的。这里的课程育人,其实就是课程思政。当然,“育人”是一个更大的范畴,学校对学生所进行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教育培养都是“育人”。但在育人的所有方面中,“立德”方面的育人,即德育或思想政治教育是更重要、更根本的方面。由于这个《实施纲要》是关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文件,因而在它的语境中,“育人”主要指的是“立德”,是“铸魂育人”,即思想政治教育。

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课程育人或课程思政排在首位,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因为学校的主要工作是教育,而教育的主要平台和途径是课程。通过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实现对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高等学校办学和育人工作的首要任务。课程思政之外的其他工作渠道尽管也都是重要的,但它们应该与课程思政相配合,起到协同育人的作用在广义的课程思政中,又有思想政治课程的思政和其他课程的思政之分。其中,思想政治课程又具有更直接更关键的意义。在我国高等学校普遍开设的思想政治课,是最直接地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集中体现着学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正因为如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课建设与发展,并于2019年3月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全面论述了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课程思政,首先和重点就是思想政治课程的“思政”。

二、课程思政的特点与优势

与思想政治课相比,课程思政有其特点。这些特点如果能够发挥得好,就成为一种突出的优势。

首先,课程思政具有广泛性。不论思想政治课体系怎样丰富,它的课程门数总是有限的,在整个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课程都不是直接意义上的思想政治课。可见,其他课程数量极大,涉及面极广。用一个比喻来说,思想政治课是处在其他各种课程的“包围”之中。这样一种格局,如果运用得好,就会成为一种巨大的优势。只要其他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而行,那么这种“包围”就是一种极大的关心和支持,就是一个坚强的后盾。由此,就能够形成一个以思政课为核心而包括其他课程在内的广义课程思想政治系统,形成一种系统集成的思想政治影响力。相反,这种广泛性也可能成为一种消极因素。如果这众多的课程对思想政治无动于衷,对思想政治课持一种淡漠甚至冷漠的态度,那么实际上就是让思想政治课孤立奋斗,得不到应有的支持和支援,甚至还被人们看笑话。更有甚者,如果其他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反向而动,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传播不良思想政治信息和态度,就会抵销思想政治课的作用。

其次,课程思政具有隐教性。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则。如果说思想政治课更多地体现了显性教育的特点,那么课程思政则集中体现了隐性教育的特点。所谓隐性教育,就是教育信息是隐藏着的,它分散地渗透在其他知识技能的传授和社会现象的传播之中,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如果课程思政能够有效地运用自身的特点来因势利导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它就会成为一种优越的教育途径。隐性教育因其具有柔性缓进的特点,能够有效避免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从而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有的情况下,虽然隐性教育的效果在受教育者的显意识中并不明确,但它很可能进入了受教育者的潜意识甚至无意识中,具有更为深远的影响力。以往我们很好地坚持了显性教育,但对隐性教育重视和运用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现在我们越来越发现隐性教育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隐性教育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

最后,课程思政具有多样性。它涉及的课程不仅广泛众多,而且多姿多彩,十分多样。对人的心理来说,多样性本身就是有吸引力的,它能有效避免单一性和精神疲劳。课程思政有不同的类型,包括公共课,如体育、美育类课程;各种专业课;实践课,如专业实验类课程、创新创业类课程、社会实践类课程等。每一门课程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独特的魅力。尤其是专业课程,它们是学校多数课程,也是主干课程,具有无可抗拒的专业魅力。而课程思政本身依赖于各门课程本身的优势,能够将每门课程的吸引力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当然,将各门课程的多样性特点有效转化为课程思政的魅力和优势,还需要积极努力和相应的条件。在这个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把多样性变成杂乱性,使人眼花缭乱,还要避免每门专业课程本身的专业魅力成为遮蔽思想政治教育的屏障。总之,课程思政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又具有两重性,它既可以成为一种优势,也可能成为一种弱点。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去把握和运用。课程思政的开展,不仅要深刻认识自身的特点,而且更要善于发挥和运用好自身的特点,使之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显著优势。

三、课程思政的原则与路径

课程思政的开展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规定了正确开展课程思政的基本要求,是课程思政自身规律的体现。

首先,要坚持深入挖掘与有机融入相结合。一方面,要自觉地去挖掘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并将其作为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支点。只有这样,课程思政才不是外部强加的东西,而是深深扎根于课程本身的内在要求,并具有自我展开和发展的内生动力。只要找到了这些点,并立足于这些点,那么本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才有坚实的支点和抓手。每门课程都或多或少地包含有一定的思想元素。只要认真去挖掘,就会惊奇地发现,其中所包含的思想政治元素的丰富性超出了自己的预料。这些元素在挖掘出来之后,还要将之有机融人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使之得到应有的呈现;另一方面,又不能局限于本门课程本来所包含的若干思想政治元素,而是从更高的政治站位出发,从立德树人的高度,把一些重要的思想政治内容和要求融入课程。当然,融入的内容要有量的控制,不宜过多,要避免喧宾夺主。同时,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融入”应该是“有机融入”,即合理、自然而不着痕迹的融合进入,并不是生硬的机械性插入,更不是简单地把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和政治要求照搬到专业课程中。

其次,要坚持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统一。要深刻认识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统一,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作为专业课程,当然要坚持专业课教学,而且要把专业课教好,真正体现出专业课程的特点和优势。在此基础上,再使这门专业课程起到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必须明白,强调课程思政并不是否定或削弱专业课程和专业教育的价值,而是更加重视专业教学,更加要求把专业课教好。只有这样,它才能成为有价值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如果淡化了专业教育,甚至使之变成不合格的专业教育,那么不论它怎样注重课程思政,都不能起到好的作用。而在搞好专业教学的同时,一定要重视课程的立德育德功能,并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在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懂得更多有益的社会经验和人生指导。

再次,要坚持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课相呼应。正像思想政治课不是孤立的一样,课程思政也不是孤立的。它们需要相互参照、相互呼应、相互配合,共同发挥育人育德的作用。思想政治课与课程思政有着共同的政治属性和要求,但在定位、要求、方式等方面又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相成的。如果说思想政治课育德是显性教育为主,而课程思政则是隐性教育为主,要将显教性和隐教性结合起来;如果说思想政治课是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那么课程思政则是分散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将集中和分散统一起来。在高等学校课程和教学的格局中,思想政治课的存在是其他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强大后盾和根据地。各门专业课任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工作,都不应该忘记自己有这样一个有利的条件,可以随时得到声援和支持。因此,要加强专业课教师与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教师的交流,必要时接受思想政治专家特别是课程思政专家的培训和指导建议。这样,就有利于使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课取长补短、相互配合,形成高等学校课程全面育人体系。

开展课程思政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大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专业课教师要增强思想政治意识,提高课程思政的自觉性和能力。凡是合格的人民教师,都应当具有相应的思想政治素质的,不论是思想政治课教师还是专业课教师都是如此。在新时代条件下,特别是在全面开展课程思政的形势下,一位专业课教师只具有专业素养和视野是不够的,还要进一步承担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角色和职责,增强自己的思想政治意识和思想政治能力。同时还要认识到,作为课程思政的实施者,要有相应的人格魅力。不仅在课程上展现自己的人格形象,而且在课下的生活中,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以身作则。要想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教师自己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并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起到对学生的带动作用。

其次,要在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深入挖掘所包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并找到有机融入教学过程的操作支点。一是要发挥课程知识体系本身的教育功能,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精神、理性精神。客观的知识、严整的体系、严密的推理等,本身都体现人们对真理的追求,体现着理性精神和科学精神。而这些本身就是思想政治的重要内容。二是要认真梳理本课程知识体系形成过程,从学科史上去挖掘科学工作者的贡献和品德。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一个形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许许多多杰出人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而他们探索和做出贡献的过程中就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三是在专业知识教学和讲解过程中,可以通过举例说明来带入现实社会内容,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许多专业知识和原理本身是抽象的,需要用具体和鲜活的事例加以说明,这就为引入现实内容提供了契机。四是在知识运用方面,融入社会内容。知识和技能本身可能是中性的,但它们的价值在于运用来服务于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目的。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相应的知识,还要告诉他们怎样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去贡献社会,报效国家。总之,要因课制宜,根据每一门不同课程的特点进行课程思政的设计。

最后,学校要对课程思政高度重视,从体制和机制上加大对课程思政的支持和指导。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论述,认真研讨和落实教育部门的相关文件和要求,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出台系列性举措,为开展课程思政提供支持。比如,设立相应课题,鼓励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师申报;组织开展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素养的培训,聘请专家和校外教师介绍经验;发挥教师党支部作用,加强党组织对课程思政的指导等。应该说,近年来高等学校领导对思想政治课意义的认识更加深刻,对思想政治课建设和教育教学的改进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有力推进了思想政治课建设与发展。相比之下,对于课程思政的意义还有待进一步深化认识,加大支持力度。要将思想政治课程与课程思政一体谋划、一体建设,使二者结合共同把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到更高水平。

上一条:复旦课程思政做法及经验

关闭

Baidu
sogou